——抚顺市清原县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潘非琼的故事
“司法救助金已经拿到,可小潘却永远看不到了。”司法救助申请人刘某的父亲动情地说。刘某父亲口中的“小潘”叫潘非琼,生前系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为了帮助刘某,潘非琼多方奔走,最终让司法救助金有了着落。
2022年12月17日,潘非琼因长期坚守办案一线积劳成疾,患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9岁。英年早逝的潘非琼曾荣获“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30多项荣誉,荣立两次个人二等功、7次个人三等功,2018年11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一等功,2024年1月被中共辽宁省委追授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潘非琼同志如同一个雕刻匠人,把忠诚和奉献当做刻刀,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深爱的检察事业雕刻成了信仰,让自己的检徽闪耀着无限光芒。
明初心——对党忠诚,信念坚定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创一代”的后代,潘非琼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怀揣立志报国的梦想和维护公平正义的信念,他从辽宁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检察机关工作。“组织让干啥咱就干啥,干啥咱就全力干好。”从2008年到2021年,潘非琼先后经历公诉、案件管理和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的3次“跨界”任职,两次下派挂职。无论调整至哪个岗位,他都能很快进入角色,都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进去。2020年底,清原县人民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相对薄弱基层院。2021年11月,潘非琼同志担任清原县人民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他就任后将“脱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确定为全院“一号工程”,全院上下在潘非琼同志的领导下一盘棋、一条心,直面积弊,实现了各项业务在全地区10家基层院位居前列的目标,并入围省级先进院评选资格名单。2022年,清原县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第一批薄弱基层院中率先“脱薄”。就在潘非琼同志没日没夜忘我工作的同时,病魔却悄悄缠上了他。2022年9月,他被诊断为白血病。期间,妻子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回家养病,他却说:“留给我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我要倍加珍惜、努力!”
扬正气——从检为公,利刃出鞘
站在法庭上的潘非琼总会给被告人和辩护律师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气质与气场的形成,是他长期在公诉一线工作经验的深厚积淀。每当犯罪嫌疑人聘请到的辩护律师了解到主诉检察官是潘非琼时,总会对委托人说:“这个人最难对付,罪轻罪重,你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2004年7月6日,备受关注的辽宁省辽阳市“4.05”刘伟黑社会性质犯罪案,在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刘伟数罪并罚被判处无期徒刑。这起案件是建国后抚顺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的首例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所涉案情复杂,犯罪时间长,嫌疑人众多。首犯“铁子”和其他犯罪嫌疑人为了减轻罪责,重金聘请了20多人的律师团队。案件连续庭审三天,这场近乎“马拉松式”的漫长诉讼,不仅是对潘非琼业务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个人品质的极大考验。庭审从上午8:30开始,到傍晚五六点钟才告一段落。潘非琼一个主诉检察官要“单挑”对方20多个律师不间断询问与答辩。三天里,潘非琼仅就指控和答辩所累积的时间就长达400多分钟。
潘非琼还对中国足协系列腐败案“第一案”张某某受贿案、抚顺特殊钢原董事长张某特大贪污受贿案、原省人大代表侯某某驾车故意杀人案等几起在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件进行过公诉……他说:“惩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当检察官矢志不渝的追求。”病重期间,同事们去看望他,他说:“回想起在公诉的点点滴滴,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名法律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如果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我将继续在公诉岗位奋战。”
解民忧——心系群众,情系苍生
“民之愁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这是潘非琼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潘非琼深知法不容情,每一个案子判决下来性命攸关,会直接影响每一个当事人,每一个家庭。在与普通群众接触和办案过程中,他不仅有理性的一面,更有感性的一面。
他曾办理了一起公安机关移送的妻杀丈夫案。作为案件具体承办人,他在审查卷宗材料时发现,当事人没有杀人动机和实施杀人的前置条件。他立即提审犯罪嫌疑人,通过仔细观察和谈话,发现这名妇女行为举止及语言表达异于常人。凭借经验,潘非琼坚决要求公安机关对该犯罪嫌疑人做司法精神鉴定。经鉴定,该人作案时不具有行为能力,公安机关经过补充调查将案件撤回。这名妇女在释放以后被送进医院治疗,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潘非琼办理的一起大货车司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中,他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支柱、无犯罪前科主动投案且认罪悔罪态度好,积极赔偿并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且被害人负有责任等情况后,主持召开院检察委员会会议,作出构成犯罪、情节轻微的“相对不起诉”处理意见。该案的办理,让检察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何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落到司法实践中。这就是潘非琼,办一个案子,暖一家人心,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和尊重。
甘奉献——勇担使命,冲锋在前
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是习以为常,出差起来拎包就走是家常便饭。较之在工作上“夜以继日”,潘非琼对家庭几乎是“无暇顾及”。2014年9月,潘非琼妻子住院动手术,手术危险性较大,当时他正在办专案,只能对妻子在电话里说一些安慰鼓励的话。为了不影响办案,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直到妻子手术做完也没能去看望。
潘非琼的儿子参加高考时,又是一个专案的关键时期,他未能像其他家长那样在考场外陪孩子参加高考,儿子填报高考志愿时,还是妻子抱着笔记本在他办公桌前等他抽出十几分钟完成的。不能陪伴孩子每一个人生的重要时刻,潘非琼心里总感到遗憾。潘非琼同志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面对困难他没有叫过苦,面对病魔他没有低过头,但面对家庭,他总觉得亏欠太多。作为儿子,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作为丈夫,不能帮妻子分担丁点儿家务;作为父亲,不能陪儿子一起谈心交流。但是凭着对检察事业的热爱,他始终在办案的路上奋勇向前。
守廉洁——忠于职守,鞠躬尽瘁
潘非琼同志常说:“保持检察官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廉政务实、刚直不阿是我们检察官的基本操守。”他曾办理一起贪污、受贿案,犯罪嫌疑人家属在潘非琼下班回家时尾随其后来到他家,敲开家门后,将装在信封里厚厚的现金扔下就走。潘非琼赤着脚追到楼下,果断将钱退还给了犯罪嫌疑人家属,并严肃地批评了该家属,使案件得以公正、顺利地处理。
2022年10月,当新一轮新冠病毒疫情再次袭来,此时潘非琼正在北京市人民医院治病,有几次血液透析后,还用手机视频召开党组会,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他振作精神从病床上撑起身体,微微颤音,每次会议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一再叮嘱大家,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干警也要做好自身防护。病成这样,还是关心工作,单位的同事们打心底里心疼他。
岁月易逝,而理想长存,精神永续。潘非琼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检察事业,从事检察事业26年中,他办理各类案件1300余件,以一身执着与担当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要求,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写在履职的每一个岗位上,落实到每一起案件办理过程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有限的生命中诠释了无限的忠诚。